2017年北京历史高考考试考试试题重视考查学科的主干入门知识、学科的基本能力与时事热门。考试试题大体上维持稳定进一步在考察内容、形式和评价方法上进行革新,大体上考试试题困难程度比去年略有偏高。 1、重视全球史观,考查基本能力和常识素养 2017年北京历史高考考试考试试题除去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外,愈加重视全球史观,愈加重视时事热门问题。在能力方面除去看重考生的入门知识和基本能力,对学生的常识掌控需要变得更高了,题型也颇为新颖。 选择题中有多达6道的题是以图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个数目占选择题的一半之多,而同样种类的图表、漫画类的选择题,在16年的北京高考考试中出现了3道。这类题目考察了同学们对图的理解,引导同学们了解从图中找到重点,同时也对学生图的记忆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这种题目的增加给了大家一个信号,即出题者更想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除去图表、漫画数目的增多,目前的题目也愈加看重新型史观的应用,与学生常识素养的考查。所以近代史肯定是大家学习的主要方向。 2017年的高考考试题呼应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37题共两问,一问与儿童成长有关,一问与孝有关。题目与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交相呼应,也是出题的一大闪光点。 2、全方位考查四大能力 2017年北京历史高考考试考试试题考查了考生概括剖析、信息分类、结合所学、材料解析的能力。 (1)概括剖析的能力:纵览整张试题,概括剖析无处不在,以37题第二问为例,概括18到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获得的收获,这一步骤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提取信息能力,并且可以非常快的抓住重点,写出内容。 (2)信息分类:37题第一问,表中可以反映礼乐规范对儿童需要的称谓有什么?剖析在先秦社会礼乐规范是怎么样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这道题通过考查学生对材料的信息的描述能力,从而进一步考察礼乐规范。 (3)结合所学:40题第二问: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状况。就考查了学生对常识的熟知程度和掌控程度,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动常识。 (4)材料解析:这一能力可以说是近几年考察的热门,解析题基本年年出现,考查学生对整体常识的学会,因此在复习时建议考生必须要打造常识间的联系。 3、时事热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考试试题关注国际、国内现实日常的热门问题。比如2017年是七七事变80周年龄念,因此出现了一道对抗日战争进行排序的考试试题,除此之外17题是以地图的形式考查的,所以既考查了考生对常识的学会程度,也考查了考生对地图的认知程度。在题上呼应热门问题,落实抗战精神。一带一路火了不少年,依旧被北京搬上了试题。可见考试试题对时事热门的关注程度颇高,综合性需要特别强。 4、2018年历史学科复习建议 从2017年考试试题中,大家可以发现高考考试历史愈加重视考查学生的常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家一方面要复习学科常识,其次还要重点关注热门问题。而今考试试题的形式愈加灵活,愈加新颖,对答卷的方法有非常高的需要。考生在学会学科常识的同时,还要有能力应付这类新形势、新需要,提升对材料的解答能力,加大对地图、图表等理解能力,关注热门问题。除此之外,现在有很多题目考试知识点与热门问题紧密相连,关注中外历史的比较,由此来进行复习。